衡东融媒7月25日讯(融媒体记者 刘晓钰 戴澈)2022年以来,我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建设县域经济强县的生命线来抓,完善制度体系,整治突出问题,优化办事流程,营商环境呈现持续向好态势,激活了衡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。
我县将营商环境作为建设县域经济强县的“一号工程”,理顺优化组织架构,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,建立由县纪委书记、政府常务副县长双牵头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,以打造“投资衡东,诸事亨通”营商环境品牌为引领,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,配强优化办,整治办“实体化”运行,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。扎紧扎牢制度藩篱,县委县政府出台《衡东县优化营商环境“十条铁规”》《衡东县优化营商环境“十坚 持” “十严禁”》《衡东县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挂牌保护制度》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;站好“企业视角”换位思考,对企业家高看一眼、厚爱一筹,既保障企业的获得感,又呵护企业家的幸福感。全县一类会议邀请企业家代表参加,安排前排就座;对表现突出的企业家进行表彰激励;将每月8日定位企业家接待日,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接受企业咨询,面对面解难帮困,设身处地当好企业的“总客服”,实现企业、政府“双向奔赴”。坚持“两端协同”双向发力。深入开展优化干部作风三年行动,广泛开展“五比五看”揭榜竞优活动,建立容错纠错机制,弘扬“四敢”精神,激励“闯创干”;严格执行“九条硬措施”,以“零容忍”态度向作风之弊“亮剑”,两端发力推动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“双优化”。
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政府、企业、群众的共同努力。我县多形式广泛宣传、提高认识,大力营造“人人关注营商环境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、人人维护营商环境”的浓厚氛围。坚持问题导向、需求导向、效果导向,以“高标准、争一流”的姿态,靶向施策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、“优”无止境。开展行政执法专项评议,对重点项目派驻“项目警官”“项目纪检监察员”,严格执行入企赋码保护,严厉打击“三强三霸”等违法犯罪行为。开展营商环境大评议、大调研、大督查、大巡察、大考察、大测评“六大行动”,即人大大评议、政协大调研、纪委大督查、 组织部大考察、县委巡察办大巡察、百企评百岗大测评,全覆盖加强监督,建立完善“真作为、敢担当、见成效”的良好运行机制,实现了政务服务大提优、经营成本大戒负、项目审批大提速、市场环境大提质、权益保护大提标、营商品牌大推介,项目开工报建审批时间由平均40天减少为5天,审批事项由31项压减为3项。践行“第一等”的服务指标,在项目建设上提效。建立重点项目“1+8+N”协调指挥机制,对重大项目实行总谋划、总调度、总攻坚;创新一企一策、一项目一专员、一体化服务、一站式办理项目管家机制,总投资逾180亿元的燃气发电、绿色低碳盐碱、泵业智造、印章文化等重大产业项目全面推进,呈井喷之势,赢得了社会各界高度肯定。2022年,我县营商环境考评进入湖南省全省先进行列,居衡阳市第一;县域经济综合考核跻身湖南省二类县前十,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先创优排名衡阳市第一。
营商环境就是口碑,口碑就是竞争力。2023年,我县再接再厉,全力建设最优营商环境,紧盯经营主体需求,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,聚焦企业痛点、难点、堵点问题,真心实意为企业解难题、办实事,为衡东建成县域经济强县提供最优要素保障。设立企业“接待日”,政企“面对面”,问诊把脉开良方;建好产业“保障链”,纾困解难保驾护航;项目帮扶“保姆式”,凝心聚力促落地;创建工作“新模式”,打造服务升级版;健全监督“第三方”,不留情面抓曝光;配强执纪“尖刀班”,重拳整治零容忍;落实执法“记录仪”,依法行政有温度;强化考核“指挥棒”,扬先策后浓氛围,全县已经形成“政府主导、行业主抓、部门主责”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格局,良好营商环境也催生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。
栽好梧桐树,引来凤凰栖。好的营商环境引来了回乡创业的热潮。目前,全县机械制造、有色金属、生物医药、化工新材料、轻工建材和生态绿色食品产业链等6条重点优势产业链正如火如荼、迅猛发展,《新华网》《中新网》《人民日报》等央媒频频点赞报道。
一审:丁 玲
二审:廖婷婷
三审:侯毅强
责编:丁玲
来源:衡东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今日辟谣(2025年7月31日)
今日辟谣(2025年7月30日)
今日辟谣(2025年7月29日)
今日辟谣(2025年7月28日)
今日辟谣(2025年7月25日)
今日辟谣(2025年7月24日)
今日辟谣(2025年7月23日)
今日辟谣(2025年7月23日)
下载APP
分享到